【親子運動】停課缺運動恐錯過發展黃金期 4招親子運動鍛練協調應變能力

食用安全

發布時間: 2020/12/30 11:53

最後更新: 2021/02/05 13:05

分享:

分享:

停課期間,家長可在家中陪子女做運動,從輕鬆玩樂的過程中提升其協調及應變能力。

受疫情影響,停課、復課的安排反覆,幼稚園學童幾乎大半年沒上過實體課堂。長時間留在家中上網課、運動量大減,卻又正值體能發展黃金期,有機構推動體適能學堂計劃,鼓勵家長在家中陪子女做運動,從輕鬆玩樂的過程中提升其能力。

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行政總監、註冊物理治療師黃永森(Sam)指,2至6歲屬可塑性最高的階段,家長應鼓勵子女多郁動,把握建立基礎動作能的關鍵時期。「從練習中,幼童身體整體的素養會得到提升,不只跑跳或平衡等能力,也能提升他們對實踐、參與身體活動的自信心和意慾。」

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行政總監、註冊物理治療師黃永森指,若發現幼童過輕或過重,可轉介至體適能學堂跟進做全面身體動作技能評估,繼而分析學童需做哪方面的練習加強。(湯炳強攝)

把握黃金期 發展3大基礎技能
 
幼兒的基礎動作能力及動作發展,分3個類別︰移動身體、穩定身體及操作物件的技能。Sam解釋︰

移動代表跑跳、爬行等移動身體重量的能力,穩定即例如平衡力,小朋友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重心和協調,操作物件即在活動時使用器具,如拋接物件,用腳操控足球等等。

透過練習、提升程度後,這些技能能反映於生活中。「當小朋友的動作技能好,生活中碰上家居意外,或跌跌撞撞的機率會低些,自主能力也會較高。如隨家人去行山時耐力較好,面對突發情況時的應變能力較佳。」
 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幼兒身體活動的指引,每日需累計有180分鐘不同強度的運動量,應盡量避免連續安坐、躺下超過1小時。惟現時受疫情影響,家長普遍依賴幼稚園的實體體能課堂或活動,長期留家使運動量大大減少。

Sam續指:「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於3年前做過問卷調查,發現超過一半幼童在上學日的運動量能達180分鐘,但一到周末、不用上課,就只有30%的人達標。從觀察可見,當幼童毋須上課,身體活動量就隨之下降。」

家居體能練習4式

Ming Sir特別設計了4個家居親子體能練習活動,對2至6歲幼童的身體操作技能、肌肉力量、手眼協調等都有幫助。家長可自由安排運動時間,如早、午、晚各1小時,累計180分鐘。家長可按照自己的創作改變玩法、增加難度,具挑戰性的活動可吸引子女繼續玩。

不過運動時需留意周遭環境,別太靠近桌、櫃角或硬物以防受傷,家長與子女一同運動、使用工具時亦應注意力度和節奏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練習不受場地工具所限 由家長主導
 
當長時間留家,家長的角色就變得十分重要,Sam指家長的角色應是同行者,學習如何計劃針對性運動練習、安排時間,協助子女基礙動作發展。由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推動的「賽馬會家校幼兒體適能學堂」計劃提倡家校合作,提供工作坊教導家長、老師設計和帶領小朋友以趣味、好玩的形式做運動,疫情下也有網上教學。「家長要肯去思考、一起玩,應由他們主導。」
 
計劃顧問教練鄭鍵明(Ming Sir)指,家長可利用家中已有的物品做練習,如一條毛巾、一包紙巾都能作為體適能練習道具。

一條毛巾綁個繩結,已有少許重量做拋接,訓練小朋友的手眼協調、拋接能力,隨時隨地都可以做。

不少家長覺得體適能練習要靠專業教練,但其實幼童需要的只是多元化的基本體力活動,無需添購太多工具,家長亦可輕鬆一起玩。「添購好多工具放在家中、不懂得用其實沒意思,我們希望家長能掌握方法,與子女體驗、實驗,有時小朋友都會創造好多不同玩法。」Sam補充。

記者:吳霆俊